玉溪市总工会
首页 | 玉溪工会 | 工会要闻 | 领导讲话 | 工会文件 | 职工维权 | 创新发展 | 女工天地 | 财务经审 | 工运理论 | 时代风采 | 基层短波 | 教育活动
树匠心 育匠人 出精品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五)

2017-12-26 09:25:48   编辑:何亚

朱聪

朱聪: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头人

个人事迹简介

朱聪,来自云南中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他在大气污染、智慧照明、智慧城市、“工业4.0”、危险源监控、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领域积极创新,拥有12项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负责2项云南物联网行业地方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朱聪带领公司研发创新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大气污染、智慧照明、智慧城市、“工业4.0”、危险源监控、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朱聪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气污染控制方法及系统”,采用全球领先的色素敏化二氧化钛薄膜气体传感技术,与传统气体传感技术相比,彻底解决了识别气体单一、识别精度低、检测范围窄、识别环境要求高的技术问题,增强了对气体分子的敏感性。使用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API、SDK技术进行的大气污染治理控制系统设备开发,能够监测多种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具体浓度值,有效预防空气质量问题,可以实现远程“在线监测、在线诊断、在线管理、在线预警、在线控制、在线决策”,可以降低传感器硬件成本60%,提高管控效率70%,节省电能消耗80%。

朱聪及其团队自主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灯联网”——智慧照明控制系统,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力载波阻抗适配滤波技术,与传统电力载波通信易受杂波干扰、阻抗不适配造成衰减相比,能够建立实时、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使智能控制器的性能得到本质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的数据传输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高压电力载波技术易受高频杂波干扰、信号传输能力差的致命弱点。产品入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共机构绿色节能节水技术产品目录》,该项目还入选云南省工信委重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朱聪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传帮带”的方式,带领公司技术团队不断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不仅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总结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还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朱聪以建设人才“孵化器”和创新“排头兵”为主线,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科学研究、学习交流等技术革新活动,实现了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团队成员熟练应用IM沟通工具、代码管理工具、任务追踪工具、Wiki/Markdown文档编辑工具,开始扛起项目组里的攻关大旗,擅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独自负责技术创新性方案的设计、研发和推广,能在公司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专利布局、专利挖掘、申请及运营工作,完成公司多项专有技术、技术诀窍和自主知识产权工作。六年来,团队成员共申请和获得专利16项。

代家红

代家红:技术创新的先行者

个人事迹简介

代家红,来自云南恩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9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将自己的所知所学运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竭尽所能、献计献策,在企业转型的各个关键阶段及新型烟草制品的可行性研究领域,负责多项企业自选课题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目前获授有效专利135项,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匠人精神,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1988年高中毕业后,代家红进入正在筹建中的玉溪水松纸厂工作,一干就是29年。

作为建厂时第一批员工里的高中生,他被选派到大理洱滨纸厂学习涂布水松纸生产技术。学习结束后,他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烧锅炉、搞化验、开机器、配油墨……干一样爱一样,吃苦耐劳,爱动脑、好钻研。由于建厂初期缺乏成熟的工艺条件和必要的控制措施,水松纸的前期开发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油墨浓度随着天气温度的变化和溶剂的挥发难以控制,虽多次调整仍不见效。代家红通过认真观察总结,自制了油墨粘度计,投入生产后,使用方便、有效,较好地保证了水松纸印刷油墨质量,并延用了十多年。

建厂初期,他还参与了工厂最大的技术攻关——印刷F6胶的研制,并最终取得成功,奠定了企业顺利投产的基础。接下来,代家红又多次参与水松纸厂生产转型和产品换代的研发,并历任攻关小组主要负责人之一,承担起历次产品开发关键工艺技术的攻关任务,为玉溪水松纸厂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3年,玉溪水松纸厂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引进意大利、德国凹印生产线。作为工艺负责人,代家红负责凹版印刷油墨生产工艺攻关,通过不断试验和创新,成功开发出当时先进的油墨研磨设备,并大胆进行配方及检测手段的改进,有效提高了油墨细度,研制成功水松纸凹版印刷油墨,实现了水松纸生产从腐蚀版生产工艺到大规模凹版印刷的成功过渡,有效提升了水松纸产品的各项质量控制水平,处于当时国内同行业水松纸生产技术之首。

1995年至2009年间,在企业研发“卷烟纸品水松纸及舌头纸生产技术”“高档卷烟用凹版印刷水松纸”“新型功能性嘴棒的开发及应用”等项目中,代家红作为工艺技术负责人,积极参与各个项目的研制、技术攻关、工艺参数确认等工作,为项目开发成功并获得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奖励付出了心血和汗水。2012年至今,由其主导的“烟用材料降害提香综合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打破行业瓶颈:烟用爆珠、滤嘴棒颗粒、多孔材料、镂空透明接装纸、烟支泡罩保润包装……为公司赢得了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中烟技术中心新材料试验基地、云南省第一届专利奖等荣誉。

苏跃文

苏跃文:小盆景里造出大乾坤

个人事迹简介

苏跃文,来自云南锦萃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他是园林绿化工程师、盆景技师,现任云南锦萃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省观赏苗木行业协会副会长,是享誉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云南乡土特色盆景树种清香树的开发者和领军人,主办过多次盆景展,作品多次获奖,致力于培养盆景技艺传承人,立志让清香树盆景艺术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让更多人感受到云南乡土特色盆景的美。

2004年,苏跃文创建了云南首个“大型清香树盆景园”——云南锦萃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制作盆景和大型乡土特色造型园林景观树。在多年的发展中,他把盆景艺术植根于市场沃土,突出乡土特色树种优势,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经过不懈追求与大力推广,清香树从登上艺术殿堂的那一刻起,就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得到了世人的瞩目和喜爱,成为云南乡土特色盆景中的点睛之笔和盆景艺术景观中的佼佼者。

苏跃文秉承“贵和尚中、天人相谐”的设计理念,注重把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审美情趣、盆景文化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到现代园林项目和产品中,积极把“绿化产品”做成“园林文化产品”和“园林艺术产品”,在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园艺文化。在苏跃文心中,清香树是无可替代的盆景优材良材,经他制作的盆景,是“会呼吸的艺术品”“有生命的传家宝”“活着的雕塑”,堪称“会生长的立体画”和“有生命的无声诗”。

常人眼里,一个清香树大桩材只要稍加截枝整形就是盆景,苏跃文则认为,大桩材盆景是自然风景局部的缩影,比造园更集中、更概括,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于是,他运用人工物理手法,结合植物生理学知识,让每一个桩景都有自己优美的造型,充分发挥植物形体、线条、色彩等诸要素,使其自然交融,从而达到造物成形的独特景观效果。

苏跃文参与主办过多次盆景展,其作品获得各类大奖:《乌蒙烟雨》和《独立寒秋》在2015年昆明(斗南)中国盆景精品邀请展暨云南赏石根艺展上获得铜奖;《相思树下》《春山如黛》和《独立寒秋》在2017年昆明黑龙潭公园首届“岁寒三友闹新春”盆景展上荣获银奖。

为了培养更多的盆景技艺传承人和爱好者,苏跃文的盆景园与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来学习实践。每年,苏跃文都要举办几次盆景技艺交流会或培训班,邀请国内盆景界的大师给盆景爱好者授课和传授技艺。

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和100多个项目的磨砺,苏跃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他却经常穿行于花木之间,十几年如一日地锤炼着自己的盆景制作技艺。他致力于大型清香树盆景的开发利用,立志把清香树盆景做成玉溪的特色产业、绿色产业,让清香树盆景走进全国千万个家庭,让清香树盆景艺术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感受和分享云南乡土特色盆景的美。

余汝龙

余汝龙:扎根一线的贵金属精炼师

个人事迹简介

余汝龙,来自贵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

他是贵研公司高级操作工,多次荣获公司“十佳员工”“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安全生产突出个人”。扎根于贵金属生产一线24载,在基层当贵金属精炼师,练就过硬的技术,带领车间员工开展贵金属氯化溶解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10多项创新性成果,取得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2篇,其开发的常压水溶液氯化溶解铑技术,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开创了国内常压水溶液氯化溶解铑的先河,为国内贵金属精炼技术创新作出突出贡献。

初中毕业后,余汝龙来到贵金属研究所,成为贵金属行业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他从一名机修工人做起,跟着师傅学习车工、钳工和塑料焊工。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他磨砺成长,渐渐成为机修工作的多面手;从事这些设备的制作、加工及安装,也为后来从事贵金属精炼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贵金属行业的迅猛发展,余汝龙从机修工人转岗到贵金属精炼工。贵金属的生产操作是枯燥的,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讲,很多知识是很难理解的。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和日常学习,他对贵金属精炼的认识逐步提高,慢慢开始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提出一些想法,经过多次验证,许多想法变成了现实。

纯铑粉的溶解一直以来都是技术难题,余汝龙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终于找到了其中的技术诀窍,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开创了国内常压水溶液氯化溶解铑的先河。此项技术的突破,使公司氯化铑、硝酸铑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一套溶解装置每年可溶解铑粉2000公斤,每年为公司创造200多万元的加工费。

在完成铑粉常压水溶液氯化溶解工艺及装置开发的基础上,余汝龙完成了一系列氯化溶解技术和基础化合物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研发,在公司建立了氯化钯生产线,每年可生产氯化钯5吨,技术和装备走在了国内前列。

凭借多年扎根一线的经验,余汝龙在工作中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为企业降本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经过实验,用耐腐蚀的聚四氟加工反应釜盖子代替精炼车间原本的玻璃盖子,操作更加方便,大大减少了意外损坏的几率,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更换破损盖子的费用约10万元;用旋转蒸发器代替普通浓缩设备,浓缩效率高,安全可靠;用国产旋转蒸发器代替进口设备,操作更加方便,基本解决了原有设备存在的问题;用PP塑料加工的塑料漏斗代替瓷漏斗。

杨建云

杨建云:让易门陶绽放异彩

个人事迹简介

杨建云,来自易门云青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他是浦贝“李忠窑”陶器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云南省易门县浦贝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易门县首届兴易文化名家、易门工匠、云青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人。杨建云以传承浦贝陶制作技艺为己任,自筹资金、搭建平台,保护和传承“李忠窑”土陶制作技艺,促进了易门浦贝陶、红陶传统工艺及陶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杨建云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制陶技艺,先后从事石膏模具制作、陶瓷工艺品注浆复制、产品煅烧等工作,有着40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

作为一名陶瓷工艺大师,杨建云主动肩负起“传”与“承”的责任。2016年10月,他自筹资金,利用祖屋搭建起1000平方米集陶艺制作、成品展示于一体的陶坊,传承“李忠窑”、浦贝陶制作技艺,开设陶瓷文化旅游景点;为保护传承“李忠窑”土陶制作技艺,创办了易门云青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发展集易门“李忠窑”、浦贝陶、红陶、仿元青花、绿白冰裂纹釉陶瓷生产、参观旅游、传承体验、商务休闲为一体的陶文化旅游园。同时,杨建云积极对“李忠窑”陶瓷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和陶器皿进行研究,促进流传几百年的易门浦贝陶、红陶传统工艺以及陶瓷文化得到弘扬、发展和传承。

杨建云以传承浦贝陶制作技艺为己任,无偿招收学员,不少陶艺爱好者慕名而来拜师学艺。他还被浦贝中心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指导师生学习陶艺制作,积极促进易门浦贝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校园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陶冶了情操,使学生了解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树立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

杨建云一直致力于宣传浦贝陶文化,积极搭建平台,以民俗文化为载体建立陶瓷书屋、陶吧,为大众提供参观学习、陶艺创作、休闲娱乐等特色旅游服务和院校学生实习创作场所。建立陶瓷文化展示平台,积极开展陶瓷文化交流,让下一代热爱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继续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对于未来,杨建云满怀憧憬,他要继续烧制浦贝陶,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加大投入,利用闲置的房屋,扩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标准作坊,建一条15米的阶梯窑。他还希望,创造条件,恢复柴烧窑工艺,打造易门“李忠窑”、浦贝陶制作技艺博物馆,力争将浦贝陶发展成为易门陶瓷文化的支柱产业。

杨绍华

杨绍华:传承弘扬云南斑铜艺术

个人事迹简介

杨绍华,来自云南省江川铜器工艺制品厂。

他是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雕塑艺术类专家、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川区铜器工艺协会会长。他设计创作了近百个品种的江川李家山青铜文物仿制品及旅游工艺纪念品,其中《拓荒牛》等五项工艺品外观设计获国家专利。在云南独特的民族民间工艺开发与研究方面,特别是在云南斑铜的设计与制造方面独树一帜,产品多次被中国艺铸协评为优秀产品。

1993年,江川铜器工艺制品厂建厂,杨绍华担任该厂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多年来,杨绍华在雕塑设计和创作方面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设计创作了近百个品种的江川李家山青铜文物仿制品及旅游工艺纪念品,其中《拓荒牛》等五项工艺品外观设计获国家专利。这些产品一进入市场,就得到了客户和商家认可,使企业在市场上迅速站稳了脚跟。1996年,杨绍华组织申报的“云南斑铜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和云南省星火计划项目,他积极组织实施该计划,使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拥有360万元固定资产、占地5600平方米、厂房3600平方米、年产值上百万元的工艺制品生产企业。

1996年,杨绍华担任云南省江川铜器工艺制品厂厂长。在实施星火计划的基础上,他依托云南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引进先进的铸造工艺及技术,进行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云南斑铜工艺品及大型青铜城市雕塑铸造,其产品1999年被云南省经贸委、省轻工厅、省旅游局评为云南省优秀旅游商品。

杨绍华在云南独特的民族民间工艺开发与研究方面,特别是在云南斑铜的设计与制造方面独树一帜,其产品多次被中国艺铸协评为优秀产品。其中,乌铜走银《朝天耳宣德炉》获得2008“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他先后为世博园、世博吉鑫园、昆明邦克酒店铸造了城雕《牛虎铜案》,为玉溪玉泉寺铸造重达3吨的铜钟,为楚雄孔庙铸造重2吨的孔子铜像,为楚雄福塔设计铸造直径3.66米的大钱币。2003年,为江川设计铸造了长15.6米、高8.9米、重32吨的超大型铸铜《牛虎铜案》;2004年为大理崇圣寺铸造了铜像8尊;2005年为大理巍宝山铸造了铜像10尊;2006年为北京奥运会承制了10套30件奥运景观雕塑;2008年为大理兴盛大桥铸造了8个贴金铜塔刹及桥面装饰栏杆、装饰浮雕等;2009年为云南省道教协会铸造了高4.6米的铜像5尊;2010年为晋宁盘龙寺铸造了二十四孝,共计32尊铜像。

2007年,杨绍华被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并担任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2013年他成立江川铜器工艺协会,担任会长;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专家协会会员,为云南省雕塑艺术类专家,同年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打印】【关闭

玉溪市总工会 主办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玉溪市总工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10004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