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会动态

匠心筑根基 技能兴玉溪
——玉溪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观察

2025-11-18 09:42:18   编辑:何亚

核心阅读:

产业工人是支撑玉溪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一带一路”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建设的核心动能。近年来,玉溪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总抓手,将工会引领、政策支撑、校企协同、企业主责有机融合,在技能培育、创新赋能、权益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从“工匠学院+培训+竞赛”的素质提升模式到劳模工匠工作室的技术攻关阵地,从多元维权服务体系到全链条成长保障机制,玉溪以系统思维筑牢产业工人成长根基,让劳动者在实干中练就真本领、在创新中实现价值跃升,为玉溪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工匠力量。

职工技能竞赛中,各县区选手展风采。

职工技能竞赛中,各县区选手展风采。

□ 玉溪日报记者 沈杰 文/图

自今年初至10月末,玉溪累计培训职工超1.1万人次,新增专利授权950项;从云南活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铸造技术突破,到南方电网云南玉溪易门供电局的人才梯队建设,从易门铜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巡检革新,到云南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的传统工艺升级等一批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玉溪“以技能赋能、以创新驱动、以通道护航”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线,奠定了“匠心筑城 技能兴市”的坚实基调。

在云南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普必恩技能大师工作室”,普必恩(左)带领成员品鉴改良后的产品。

在云南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普必恩技能大师工作室”,普必恩(左)带领成员品鉴改良后的产品。

“培训+实践”双轨平台让产业工人“学有方向、练有场景、用有实效”

“以前铸件检测全靠眼睛看、锤子敲,难免漏检;现在用智能检测设备,瑕疵检出率100%。”10月9日,在云南活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俊正向班组学员演示着金相分析仪、布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等智能设备的操作流程。

这样的场景,在玉溪各行业不断上演。为破解产业工人技能与岗位需求脱节、传统培训针对性不足等问题,玉溪市构建“培训+实践”双轨平台,通过全领域技能培训、定制化在岗实训、多元化校企合作等举措,让产业工人“学有方向、练有场景、用有实效”。

“培训前不知行车操作有这么多规范,现在拿到证书,找工作心里有底了。”9月末,学员王师傅手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说。为期15天的通海县总工会2025年职工(农民工)技能提升行车工培训班,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聚焦行车操作核心技能,助力学员全面掌握专业技能,为职工(农民工)职业发展赋能。

玉溪精准对接产业与就业需求,构建“传统产业强基、新兴领域拓路、服务行业提质”的全领域培训体系。在传统产业领域,新平县总工会在新平瀛洲水泥有限公司开展专项培训,60名学员经过15天“集中培训+岗位实操”,实现“学完即用、用即有效”;云南活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玉溪技师学院在峨山县开展新型学徒制锻造成型、数控加工两个工种培训,80人次参与20余期培训,均取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新兴产业领域紧跟新赛道布局,峨山县开设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构建“理论+实操+考核”全流程教学体系,向50余名学员传授无人机在现代农业、生态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技能;红塔区开展“手机拍摄+视频剪辑”公益培训,让百余名职工零门槛变身新媒体达人。服务行业聚焦灵活就业需求,通海县“工”益有约系列培训覆盖800余人次,华宁县开发柑橘味糕点制作等特色课程。玉溪还联合中老铁路沿线4州(市)举办特色产业技能竞赛,200余名产业工人参与交流竞技。

玉溪推行“企业专场定制化服务+行业专项竞技式提升+跨行交流共享”模式,让培训成为破解生产瓶颈的“金钥匙”。企业专场培训直击痛点,华宁县青龙镇总工会组织区域企业联合培训,排查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红塔区“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劳模工匠现场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行业专项竞赛倒逼提升,玉溪满堂红药业连锁有限公司的职工参赛后获晋升机遇,南方电网云南玉溪易门供电局将技能竞赛优秀方法整理成手册推广。跨企业交流实现共享,南方电网云南玉溪易门供电局业务骨干分享经验,使故障处理时间明显缩短;云南玉溪水松纸厂经专家指导改造设备,单条生产线产量稳步提升。

“学校教理论,企业教实操,这样的模式让我们少走弯路。”易门铜业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技术骨干陶汝云道出了玉溪校企协同的优势。玉溪构建“工会搭台、机构赋能、企业主责”的校企协同机制,全面整合资源形成培训合力。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建成公共实训基地1个、实训室881个,103户企业与院校达成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拓宽培育路径,玉溪技师学院被列为云南工匠学院分校区,依托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玉溪市工匠学院。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及27个产业学院。

在玉溪卷烟厂“吕小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吕小波将技能讲座带进企业课堂。

在玉溪卷烟厂“吕小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吕小波将技能讲座带进企业课堂。

“自主激励+政策保障”

激发技能人才内生动力

“工作室不是‘荣誉墙’,是解决问题的‘主战场’。”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坦言。截至目前,玉溪已经形成覆盖装备制造、电力、烟草、食品加工等多领域的创新平台集群,这些平台集群让玉溪依靠技术攻关打造起攻坚克难的“尖刀连”。

今年6月,易门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的底吹炉加料口机械设备自动清理粘渣关键技术研究正式投用,实现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清理加料口高温熔体粘接物,既避免高温熔体喷溅物烫伤工作人员,又使工作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每年节约人力资源人工成本14.4万元。这个由30名一线工人组成的工作室,从2017年至今已获83项专利。为推动产业升级,玉溪市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核心搭建创新平台,以政策保障完善激励机制,让产业工人的创新智慧转化为发展实效。

各工作室聚焦产业痛点攻坚:云南玉药创新工作室锚定菲牛蛭药用价值开发,通过核心技术攻坚与全链条创新升级,构建从养殖到产品的技术壁垒;云南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普必恩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的碳硅一体化过滤机,提高过滤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企业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南方电网云南玉溪易门供电局创新工作室研发的新型电表检测装置,大幅缩短检测时间。

典型案例破解产业难题成效显著:玉溪卷烟厂“吕小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的加热不燃烧卷烟量产技术,填补行业空白;云南活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林家才团队的铸件淬火装置获专利,推动企业高端铸件市场占有率提升;易门铜业有限公司“玉溪工匠创新工作室”研发的机械化清蕉设备代替人工清蕉技术专利,让工作效率翻倍。

各企业通过自主激励与政策保障双向发力,激发技能人才内生动力。多家企业设立技能津贴,将技能等级与薪酬晋升挂钩,助力人才发展,稳定职工队伍;政策层面,出台相关薪酬激励办法,推进人才评价改革,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技能补贴,筑牢技能人才发展制度根基。

玉溪构建“工会政策倾斜+企业自主激励”双重机制,让技能有价值、创新有回报。各级工会推动激励机制多元化,点燃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火”。市总工会强化政策导向引领,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累计收集合理化建议超1600件。截至目前,玉溪共有全国劳模20名、省级劳模200名、市级劳模256名;云岭工匠5名、玉溪工匠122名;省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近300名。

“各项荣誉的叠加,除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还能为子女、家庭、团队树立榜样,让我干劲更足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云岭工匠等荣誉获得者、玉溪卷烟厂职工吕小波的话,道出了广大技能人才的心声。

在易门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技能大师工作室”,陶汝云(右)与工作室成员讨论近期生产问题。

在易门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技能大师工作室”,陶汝云(右)与工作室成员讨论近期生产问题。

搭建全链条成长平台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转型升级

“以前觉得当工人没前途,现在技能过硬就能晋升发展。技能等级越高,工资待遇越好。”“我从普通技工到高级技工,再到‘劳动模范’,企业给了我成长阶梯。”吕小波、陶汝云等企业职工的成长轨迹,印证了玉溪产业工人发展通道的畅通。

为了让产业工人“有奔头、有地位、有尊严”,玉溪市构建“晋升+待遇+成长”三维保障体系,打通职业发展通道,推动技能与待遇挂钩,搭建全链条成长平台,同时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构建“纵向晋升+横向流转”双通道,让产业工人成长路径清晰可见。

从2021年起,市总工会将“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技能型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建设纳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推动企业健全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助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保障劳资双方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造业中,云南活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易门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将技能津贴、创新奖励纳入薪酬体系;新就业形态领域,外卖骑手等群体的服务质量、技能水平与接单优先级、补贴标准直接挂钩。

如果说签订劳动合同、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购买补充商业保险等各项权益保障,筑牢了职工就业基础,那么搭建“培训+竞赛+帮扶”全链条平台,则助力职工全方位成长发展。

各级工会组织多元发力,筹集资金开展送温暖慰问,通过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和设立职工驿站、爱心托管班、职工疗养室等举措,切实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同时,借助“劳模工匠助企行”、理论宣讲学习等活动,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头脑;举办电力、货运、无人机驾驶等多领域技能竞赛,让各级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进阶成长。

双通道晋升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能级工资落地让技能直接“变现”,全链条赋能护航成长无后顾之忧。有了这些坚实保障,玉溪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

从智能车间到养护现场,从生产一线到创新平台,玉溪以技能为翼、创新为魂,书写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奋进篇章,走出了一条“以活动强技能、以创新促升级、以通道保发展”的特色路径。通过全领域培训、全方位创新赋能、全周期三维保障,推动产业工人从“体力型”向“技能型”“创新型”转变,从“打工者”向“主人公”转变。

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牵头抓总推进产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发挥资源整合作用,建立产业工人技能数据库,精准匹配培训资源;推进专项立法调研,强化企业培养主体责任;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提质升级“职工之家”建设等,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玉溪将持续完善“技能培训—创新转化—职业发展”生态体系,厚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将不断发展壮大,为玉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不竭工人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短  评

厚植技能成才沃土 铸高质量发展之魂

□ 纤尘

产业工人是玉溪实体经济的“压舱石”,更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近年来,玉溪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总抓手,通过技能培育强基、创新赋能提质、保障机制护航,让万千劳动者在实干中成长、在创新中出彩,为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注入了坚实的工匠力量。

技能成才是产业工人的成长之基,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玉溪打破传统培训壁垒,构建“培训+实践”双轨体系,覆盖传统产业、新兴领域、服务行业的全场景培育模式,让工人“学有方向、练有场景、用有实效”。从新型学徒制的技术传承到无人机驾驶、新媒体运营等新技能培训,从校企联合实训到跨企业经验共享,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培育机制,推动产业工人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跨越,既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题,更激活了劳动者的成长潜能。

创新赋能让技能价值充分彰显,为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能。玉溪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打造跨领域创新平台集群,将工作室从“荣誉墙”变为破解生产难题的“主战场”。从底吹炉加料口自动清理技术的突破,到加热不燃烧卷烟量产技术的行业首创,一线工人的创新智慧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而“政策倾斜+企业激励”的双重保障,让技能等级与薪酬晋升挂钩、创新成果与奖励回报对接,让“技能有价值、创新有回报”成为社会共识,点燃了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的热情。

全周期保障是队伍稳定的关键,更是人才聚集的底气所在。玉溪构建“晋升+待遇+成长”三维体系,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通“纵向晋升+横向流转”双通道,让高级技师薪资不低于中层管理人员,让技能直接“变现”。同时,爱心托管班、职工疗养室等多元帮扶解决后顾之忧,技能竞赛、“劳模工匠助企行”搭建成长平台,让产业工人“有奔头、有地位、有尊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更让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有力度、成长支持有温度。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厚植技能成才的沃土,完善“培训—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才能锻造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站在新起点,玉溪需持续强化政策支撑、深化校企协同、激发企业主责,让技能成才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相信这支产业工人队伍必将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以工匠之智、实干之力,撑起玉溪高质量发展的一片天。

【打印】【关闭

玉溪市总工会 主办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玉溪市总工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10004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