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2012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之际,通海县总工会坚持“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工作实效,保障措施有力,准确落实到位”的工作原则,采取普遍慰问困难职工和重点走访特困职工相结合,真正体现雪中送炭和人文关怀,把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作为一项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构建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 一、 基本情况 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共计帮扶救助慰问困难职工群众186人次,发放救助慰问金共计206000元。其中:救助慰问困难劳模7人,发放救助慰问金19000元;慰问省部级、市级劳模10人,发放慰问金5000元;医疗救助31人,发放救助金61500元;生活救助39人,发放救助金71000元;春节慰问困难职工群众99人,发放慰问金49500元。单亲家庭救助慰问48人,发放救助慰问金52000元;农民工救助慰问34人,发放救助慰问金23000元;低保户家庭救助慰问37人,发放救助慰问金43000元;建立健全了全县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档案,并把困难职工档案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做到帮扶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级财政配套资金。 二、 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摸底,明确慰问对象。通海县各级工会组织早谋划、早准备、早安排,于2011年11月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明确帮扶慰问对象,努力做到救助慰问“全覆盖、不遗漏”。据统计,全县现有各类困难职工710户,建立档案710户,供养人口1690人。 (二)积极筹措资金,夯实送温暖活动基础。通海县总工会在开展困难职工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拟定资金预算,及时向党委、政府作专题报告,争取领导和支持。按照上级支持、分级筹措、统筹兼顾的原则,全县形成以上级拨款为主,下级自筹为辅,工会尽力投入,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的格局,为送温暖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1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期间共筹集并投入送温暖资金20.60万元。 (三)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慰问活动。按照统一部署、分级开展的方式,集中组织开展了现场救助慰问、入户慰问等形式多样的救助慰问活动。对70名特困职工医疗、生活救助金的发放严格按照困难程度每人分别救助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不等的救助金,对99名困难职工送去了春节慰问,慰问金额每人500元;对10名省部级、市级劳模,7名困难劳模进行了入户慰问。活动期间,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慰问小组,分赴企业、社区和单位,进厂入户,深入困难职工家庭,与企业干部职工亲切座谈,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走访看望困难职工家庭,送上慰问金和新春佳节的美好祝福。 三、 突出特点 (一)严格程序,认真落实帮扶救助政策。通海县总工会根据上级的有关部署,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安排元旦春节送温暖工作,明确提出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有关帮扶救助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真情送温暖,务实为民生”为主题,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与职工群众最直接、对职工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腔热情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推进工会送温暖活动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方向深入发展,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广泛宣传,明确救助慰问对象。明确开展送温暖帮扶工作要以生活困难的各级劳动模范、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因患大病或遭受重大灾害致贫的职工、零就业家庭职工和农民工为重点,尽最大努力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使送温暖成为凝聚人心、促进稳定、构建和谐的民心工程。 (三)严格程序,接受社会监督。救助慰问对象由职工本人提出申请,并经基层工会和乡镇、街道、系统工会逐级审核上报,县总工会审核后确定。为确保救助慰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救助慰问人员名单及金额在县电视台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总之,通海县总工会201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领导重视,组织有力,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最困难、最需要帮扶的困难单亲家庭职工、农民工身上。及时把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上百户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让全县困难职工群众与全县人民共同度过欢乐祥和、平安文明的新春佳节。(通海县总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