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亮点速递

玉溪市多策并行促提升 着力推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2024-01-24 16:46:33   编辑:何亚

玉溪以机制创新为驱动,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多措并举加强“工匠型”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引,做到人才链给力、产业链聚力,助推玉溪重塑工业发展新优势,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一、燃动红色引擎,铸牢思想信念“定盘星”

一是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上下功夫。建立全国唯一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学习组织627个,6.6万名产业工人下载使用学习强国APP。坚持党建引领,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2023年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166名,新发展产业工人党员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生产经营一线职工、占比全面提升。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双向培养”工程,把企业技术骨干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实现“最先进的职工在党内,最优秀的人才是党员,最关键的岗位有党员”。二是在大力弘扬三个精神上下功夫。坚持将高技能领军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促进人才和产业融合,实施兴玉技能大师专项和玉溪工匠选树培育,培育选树工匠116人、省级首席技师13人、兴玉技能大师35人。新修订《玉溪工匠选树管理办法》,明确对工匠人才的7条激励措施,提升工匠地位。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组织17万人次聆听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推出“劳动者说·我这十年”“百名劳动者畅谈百年”等系列宣传产品579部,推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是在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大赛上下功夫。玉溪市坚持长期性和制度化的梯队式竞赛队伍建设模式,围绕玉溪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培养了全国技术能手6人,云南省技术能手21人。2023年,承办云南省第二十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启动仪式暨五个工种决赛,选派优秀人才参加云南台湾线上技能(烹饪)比拼。

二、畅通培养路径,建好人才培育“孵化器”

一是推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初步建成中高本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玉溪工业财贸学校、玉溪卫生学校、玉溪体育运动学校、玉溪二职中、江川职中、澄江职中、通海职中等中职学校签订“3+2”中高职贯通培养协议。优化专业布局,全市职业院校新设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电技术、生物制药工艺等与玉重点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8个,培养技能型人才1万余人。二是搭建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坚持办教于企,2023年,9所职业院校与 全市38家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公共实训基地24个,提供专业对口实训岗位1000余个,建成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校4个。玉溪市政策并行对新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的分别给予30万、15万、8万元经费支持,发挥各类培训平台在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的集聚、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市总工会联合人社、教体等部门建设玉溪市工匠学院,依托玉溪卷烟厂、仙福钢铁公司等产改试点企业,建设产业工人培训培养实习实训基地4个、认定企业职工培训中心58个,作为工匠学院在企教学点,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更加契合。易门县与玉溪师范学院签订为期三年的《合作框架协议》,探索“人才开发培养、技术技能服务、城乡统筹协调、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和帮扶。峨山县促成峨山职中与玉昆钢铁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玉昆钢铁集团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5人。三是多向发力建立跨区域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与北方职业教育集团公司深度合作服务新能源电池产业,建成玉溪市公共实训基地,提升工匠学院实训能力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深化区域性共建共享合作,与厦门市人社局签订闽滇技能人才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借助福建产业集群优势和云南劳动力资源、绿色能源、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深化技能竞赛合作等结对共建行动。扩大面向中老铁路沿线人才培养合作力度,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云南烟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职教集团),与老挝南塔德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一带一路”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高水平实践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联合35家科研机构,推动15所职业院校服务园区14家企业,依托云南红塔产业园区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于一体的玉溪市域产教联合体。

三、搭建创新平台,激发技能创效“活力源”

一是优化创新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围绕“产业链聚集人才链”,在全省率先开展“三项改革”,被评选为2023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因人制宜”放权赋能企业育才,出台《玉溪市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认定办法(试行)》,将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权交予企业,遴选24家“链主”企业作为试点。建立特殊产业人才“一事一议”评价通道,在我市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开辟人才评价“绿色通道”,让业绩贡献突出却未满足市级人才专项条件的能够破格享受人才政策,3名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绿色建材产业的非公企业人才入选市级人才计划,推动“以‘帽’取人”向“以业绩能力择人”转变。推动用人主体主导职称评审,畅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及自由职业者平等参加职称评审的渠道,指导企业组建评审委员会、制定企业评审方案报备等方式,向仙福钢铁集团下放产业人才职称评审权;2023年,由赛灵药业牵头药业同业企业组成评审联合体,承接第二批产业人才职称评审权下放。二是加大创新创造平台载体建设。玉溪市集中各方力量加强“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及在滇国家级重大实验室合作。推动本地高校、市内“链主”企业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联合建设具有产业资源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111个。支持企业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华治医药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中烟施伟策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云南海沣药业建立“人才飞地”,搭建集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异地聚才平台。统筹各部门资源建成“三室一站”21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102个。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和“五小”群众性创新活动,摄制“五小”微课堂11部,评选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42项,引导技能人才岗位练兵和技术研发活动中培养工匠精神。三是深化数字赋能产业工人建设。为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冲击及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变化,玉溪市鼓励企业多样化开展线上线下多样化培训满足复杂的培训需求。依托“玉溪工会”数字平台,统筹录入全市工匠人才数据,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设置相关培训课程。“精细化”做实人才服务保障,自主研发“兴玉英才卡”智慧平台,构建具有玉溪特色的人才综合保障体系,与昆明市开展同城化人才服务,探索人才错位引进路径,实现人才礼遇“一码通”。

四、做实维权服务,攀登产才一体“新高地”

一是强化人才供需对接,深入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畅通融合。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引,编制《玉溪市产业人才政策一本通》,深入“链主”企业调研人才现状,组织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入企宣讲50场次。聚焦全市“两壮两新”产业发展,提供最高500万元科研项目补助经费实施“顶尖人才集聚、区域战略型人才突破、创新创业团队引育、高技能人才倍增”四个行动,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471人、创新创业团队10个。二是提高薪酬待遇,建立职业发展的新路径。引导企业充分发挥推动产改主体作用,印发《玉溪市产改企业应知应会口袋书》,8项措施推动企业打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创新创造、维护权益、普惠服务四条通道。促进企业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与使用、待遇与激励结合的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引导企业按“智”分配、按创新要素分配,技能要素成为推动职工薪酬体系改革的“新增长级”,将薪酬分配进一步向生产一线、核心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倾斜,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的“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三是竭诚做好维权服务助力留才稳才,实现宜业宜居。不断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职工健康、保障性住房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扩大产业工人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面,推动非公企业会员意外伤害保障普惠化。启动“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扩岗提质、就业服务、创业扶持、鼓励成才、安居保障等18个方面64项具体措施,力争实现“输出产业工人”向“回引产业工人”转变。建设“亲民化”党群服务中心,建成72个乡镇(街道、社区、企业)党群服务中心、6个县级职工服务中心、79个“职工驿站”,打造具有玉溪特色的功能复合、服务配套、生态宜居的新型产业集聚区。

五、促进沿线联动,打造产改利益“共同体”

一是推动老挝万象“鲁班工坊”建设。以工匠学院为基础,坚持工学结合、校校合作共同育人,以元江永发水泥有限公司子公司万荣水泥有限公司等41家涉外企业为载体,推动涉外职工、应用型技能训练提升。强化双向交流培养,工匠学院与老挝万象技术学院签订“鲁班工坊”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共建、行业学术研究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建校企合作培训实训基地。目前,工匠学院已捐赠10万元实习实训设备,完成50名老挝技术骨干技能培训。合作项目委派技能人才到老挝万荣水泥有限公司开展维修、机械和电气维修等技术培训和等级评定工作,以工作融通促民心相通。二是支持建立玉溪技师学院普洱教学中心。在普洱市职教中心建立玉溪市工匠学院(玉溪技师学院)普洱教学中心,合作举办预备技师和高级工教育项目、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其它中、高层次人才培训鉴定项目,推动解决普洱无法开展高级工及以上工种取证培训的难题。发挥工匠学院实训教学优势,开展电工、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等工种培训学习,现已完成第一批学生集训80余人。三是共建玉溪版纳工会跨区域合作新格局。激发西双版纳磨憨铁路口岸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前哨作用,玉溪市总工会与西双版纳州总工会签订服务融入中老铁路沿线经济发展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联动、常态化双向交流、产业工人培养互惠互利、产业工人双向维权服务4项机制,推动工匠学院与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达成职业技能教学、培训服务三年合作协议,借助西双版纳州同老挝琅勃拉邦、丰沙里、琅南塔、乌多姆赛等北部4省临近的区位优势,通过跨地域合作延伸玉溪工会工作和工匠学院辐射范围。

(玉溪市总工会)

【打印】【关闭

玉溪市总工会 主办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玉溪市总工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10004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