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总工会
首页 | 玉溪工会 | 工会要闻 | 领导讲话 | 工会文件 | 职工维权 | 创新发展 | 女工天地 | 财务经审 | 工运理论 | 时代风采 | 基层短波 | 教育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2018五一劳动者风采

胡永义:创新发展永不止步

2018-05-28 09:19:51   编辑:何亚

1

□ 玉溪日报记者 杨娟 文/图

    被誉为“礼乐名邦”的通海,自古人才辈出。而今,时代变迁,各行各业依然英才荟萃,胡永义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服务于当地知名的西南片区规模最大的小件铸造企业——云海玛钢,十八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他致力于产品的创新研发与团队的建设管理,硕果累累,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在办公桌的台历上写下这样一行字。这是他坚守的信条之一,也是从业十八年来的真实写照。

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胡永义的第一个身份是公司工程师,因此他个人简历里最醒目的一项成绩就是:近三年参与研发项目累计42项,其中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获发明专利的是铸铁线盒接头内螺纹攻丝机。这个读来拗口的名词,就是生活中时常可见的“线盒”。云海玛钢面向欧美市场出口铸件,铸件产品之一就是玛铁材质的“线盒”。国内的“线盒”多为塑料,生产设备也与此对应,所以云海玛钢要生产出对应国外市场需求的产品,就需要自主研发创新,否则就只能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效率低且无竞争力。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胡永义如今回忆起来仍感叹不已:“几乎实验了上千次。”在失败的煎熬中,研发团队里一些成员因看不到希望想要放弃。胡永义顶住压力,带领技术人员一次一次地攻坚克难,克服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的不利,最终在1年零2个月后将加工设备研发成功并投入试用,加工线管产品检测质量达到欧美客户要求,研发设备实现了成果转化。

国内先进发达地区解决不了的技术,却被位于西南一隅的企业突破了——胡永义与其团队的努力,不仅为云海玛钢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至今日,这一技术在业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几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镀锌熔化炉尾气处理系统、工件表面镀锌层振动装置、铸铁线盒接头内螺纹攻丝机,也对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在铸件制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烟尘,而现有的设备与技术难以实现有效除尘。胡永义与其团队又一次投入大量精力,终于研发出一种企业环境处理系统新设备——镀锌熔化炉尾气处理系统,用水雾除尘,让生产环境更加环保。

胡永义业务创新中还有极其重要的一项:“三解二破一实现”,即解决设备老化、单机、单人生产效率低,破除研发创新的两大瓶颈,实现“三年机械化,五年自动化,十年智能化”。

“‘三解二破一实现’是一个基于公司‘科技创新提效率,节能降耗降成本,升级推进扩产能’号召所提出的奋斗目标。”2014年1月,胡永义开始担任加工车间主任。他结合车间实际,以“三型班组”建设为载体,成立了三个小组,即技改技革研发小组、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小组、7S推进小组,统一协调推进,确保按计划达到目标。

“比如生产铸铁线盒,以前只能做到一人一机,现在设备更新,可以做到一人控制六台机器,生产效率提高六倍。” 胡永义说,“二破”的成效也显而易见,各种发明专利、研发项目,一直在进行也一直在收获。“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第一个阶段,云海玛钢实现生产机械化,现在正在朝第二个目标努力。而最终的任务——智能化,在我们一天天的努力下,也正在前方招手。”对于美好的未来,胡永义信心满满。

管理创新一直在路上

2014年,胡永义从生产一线走上了管理岗位,开始马不停蹄组建研发团队,迈出自主研发的第一步。

因为以前企业并无专业的研发人员,所以胡永义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完成这一任务。“2014年5月开始,历经了两年才组建完成。”至今胡永义还清晰记得开始的时间与经历的过程。他从机械制造工、电工等选出6位工程技术员,并根据6个人的研发特长,调整车间资源配置,组建“技改技革研发小组”。这个小组在其后的研发工作中,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胡永义通过他的管理创新,实现了企业的生产创新。现在,这个技改技革研发小组成员已发展至18名,云海玛钢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对于大团队的管理,胡永义也颇有创新之举。

2014年,公司将最大的加工车间交给胡永义管理。这并不是一件“美差”:车间工人多为从各地招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纪律意识较为淡薄,车间的工作氛围消极懒散。胡永义感到身上的担子很沉。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向公司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取得公司领导层的支持后,开始了对车间的改造。

他首先从车间班组长、工段长“改造”起。他购买新书发放到每位班组长、工段长的手里,帮助其了解最基本的管理概念及知识。每次车间开会后,组织进行管理课程专题培训,持续加深学习效果。然后,他又把目标转向普通员工——定期组织学习,学业务、学纪律,牵起每个人的手,让他们与企业一同成长,让团队的学习力与凝聚力更强。

“打造一个学习型团队,要管理,先要有团队的‘魂’,一支具有思想进步、作风优良的团队才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胡永义在工作总结中如是写道。这是一句铿锵有力的总结,也是他改变现实的决心。

2014年7月1日,胡永义开始在车间全面推进“7S”管理。确定车间文化——竭尽全力工作,改变从自身开始。建立车间工作作风和要求,确定车间主题歌。采取“五严一松”的车间管理模式,即严格的工作纪律,严格控制产量,严格控制质量,严格控制成本,严格防范安全事故;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车间人员、工序实行权、责、利明确。各个工序有考核,人人头上有指标。对各工序严格执行“首五件送检,每百件自检”制度。建立班组长微信群,实行各项工作日报制,实时上报工作情况,遇到问题马上反应,及时解决。

创新管理带来了新变化,胡永义所负责的加工车间,精神面貌因此焕然一新,员工素质全面提高。

战胜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除了在台历上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胡永义的办公桌上还写着另一句座右铭——“战胜自己、成就自己”。

对于这句话,胡永义这样理解: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以需要战胜的也是自己。每天进步,每日求新,最后终能成就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胡永义如此写下,也严格照做。当下,刚刚捧回省五一劳动奖章回到工作岗位,他就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的项目中——水暖管件设备创新。他想把当前设备的机械化升级为自动化,一人控制一机转变为一人控制四至五台机器。这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但同此前面对那些技术创新的难题一样,他不畏艰难,准备为此不懈努力。

在生活中,胡永义保持着自己多年来发条一样准时的作息以及积极上进的生活方式。

早上5点多,跑步40分钟,每天如此,有时一天跑至8公里。他喜欢马拉松这种极为考验耐力的运动,曾参加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丽江国际马拉松、蒙自国家马拉松、抚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且能一次跑完全程40多公里。他喜欢记日记,自1998年开始,每天用一段文字记录当天的经历,或者画一张画,水粉或素描,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二十年来,这个习惯未曾间断。记下的日记本已经厚厚一摞,而今再翻开,努力走过的每一天都历历在目。

胡永义还喜欢看书,每天看书几小时,阅读量基本保持在一周一本,内容是业务与兴趣同时兼顾。企业类管理书籍占据他书单的榜首,历史类书籍则位居第二。“业务当然是首要的,所以必须以管理类书籍的阅读为主。”对于这一喜好,他笑着介绍,“历史类书籍也对工作颇有益处。譬如,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我就从中学到了不少管理经验。”

时刻奔走于生产线上的大忙人,如何抽出时间来保证阅读?胡永义笑着说:“中午的休息时间,我会抽出二三十分钟翻看几页,晚上大部分时间用来看书。还有,我不喜欢玩手机,每天除了工作需要,手机都是揣在兜里的。”

时间拉回到十八年前,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青涩大学生,满腔热情地回到家乡,来到云海玛钢,走进车间。其实,他原本的志向是学习艺术,然而在填报志愿时,却将“理科兼艺术”的志愿归属错填为“理科”,故而导致投档失败,与艺术院校失之交臂。随后,就业分工,他所学的专业是企业工商管理,对口岗位更应该是“办公室”,但在企业的号召下,他走上了生产一线。命运把胡永义拉到了一个陌生的领域。他没有逃避,也没有恐惧,而是凭着自己的韧劲与奋进,开辟了新的的天地。

“我希望在自己50岁的时候,‘云海’能基本实现技改目标。”走在车间大楼里,面对着轰鸣的机器,胡永义如此说。他的嘴角挂着温和的微笑,眼里却是满满的坚定。

人物名片

胡永义,男,中共党员,2000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云南云海玛钢有限公司工程师、车间主任。2018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近三年,胡永义参与研发项目累计42项,其中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多次被公司授予“优秀职工”“创新改进先进个人”“优秀工程技术管理员”“优秀车间主任”称号。

【打印】【关闭

玉溪市总工会 主办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玉溪市总工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10004260号-1